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七年级上册作者名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字词学习蟋蟀()油蛉()斑蝥()蝉蜕()竹筛()拗()攒成()倜傥()叵()盔甲()锡箔()觅食()脑髓()秕谷()书塾()确凿()菜畦()人迹罕至()shuàicuántuìmìxībóshāilínɡpǒkuītìtǎnɡmáoǎo●●●●●●●●●●●●●●◆生难字●suǐbǐshúzáo●qíhǎn●●●●◆词语集注确凿:确实。轻捷:轻快敏捷。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敛:收拢。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沸,水开。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百草园三味书屋第一部分(1-8段)第二部分(9-24段)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百草园三味书屋课文解读“似乎”“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仔细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是为了表达两种意思。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故用了不肯定的语气;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却又历历在目,故用肯定语气。两者连用只是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三个方面: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神奇的传说(第3-6段);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在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有趣的动植物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第四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神奇的传说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雪地捕鸟的乐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不点明乐,却乐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