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高个子独山小学王强一.教学内容: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十二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尺,知道杠杆尺平衡原理,理解杠杆的作用,并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揭示规律、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及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杠杆的作用。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初步理解杠杆的作用。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实验记录表)、简单的跷跷板、杠杆尺装置、钩码(带空心塑料钩码)等。学生准备杠杆尺装置、钩码、直尺、实验记录表、铅笔、橡皮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发现问题1.演示跷跷板实验。2.请同学谈谈玩跷跷板的经历和感受。3.教师提问:你和与自己个子差别较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猜测原因。)(二)质疑现象,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分组讨论后,汇报小组一致同意的意见。通过讨论一般都能找到其中的原因——两人到“中心点”(支点)的距离不同。(此时教师要对观察不够仔细的学生进行引导,提示学生观察教材40页上的三幅图的区别,每幅图中学生在跷跷板上坐的位置)。大个子、小个子怎样坐才能顺利的玩跷跷板呢?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第一课时只能研究支点在杠杆中间这种情况)(三)实验观察,探究问题师:因为跷跷板太大,不方便在教室里研究,所以老师准备了和它原理相似的杠杆尺来进行研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这套杠杆装置与跷跷板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教师出示杠杆尺)师:杠杆尺主要由支架和尺子两部分组成(师出示),尺子的正中间有一个小圆点标有“0”,我们称这个点为支点,从“0”往左右依次标有1、2、3、4等数字,它们代表的是到支点的距离,我们把它称为臂长,[板书:臂长]。每个数字的下面都有一个小挂环,可以在上面挂钩码[出示钩码、一个钩码表示一个质量单位,板书:质量]。师:如果把一个钩码挂在杠杆尺左边5厘米下面,杠杆尺会怎么样?右边5厘米处再挂一个呢?师:杠杆尺像这样处在水平状态时就叫做平衡。因为实验仪器不十分精密,有时稍微有点倾斜我们也把它视作平衡。我们用等号来表示左右平衡。(板书:左=右)师:我们把这种平衡的方法也记录下来[板书:右边的钩码、臂长5151)]师:刚才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大家,我再增加点难度,在左边5厘米的下面再加一个钩码,杠杆尺还能平衡吗?师:右边还是只挂一个钩码,有没有办法让杠杆尺平衡?(先让学生猜测在什么地方挂,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并记录下这种平衡的方法)师:实际上能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杠杆尺和一盒钩码,大家想不想自己试一试?生:(齐答)想。师:没问题,不过在实验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①各小组先讨论好准备怎样挂?完成表格。②左右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任意一个小孔下方;③小组上来演示实验你们组的讨论结果时要分工协作,指定一名同学把杠杆尺平衡的方法记录在记录表上,另一名同学进行操作说明4.看哪个小组能到更多不同的方法?老师的建议能做到吗?(四)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师:1。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实验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数据,每组数据都是杠杆尺平衡时左右两边的臂长和质量单位.你发现杠杆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平衡?你还能从这些数据中观察到什么?2.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的数学计算能力,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用算的方法试试,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算完了吗?说说看,你是怎样算的?如果在几个不同的地方挂了钩码,杠杆尺也平衡了,该怎样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臂长×钩码个数=臂长×钩码个数)4.教师小结杠杆尺平衡的方法:看来要想让杠杆尺平衡,一种方法是让杠杆尺左右对称,第二种方法是左右两边分别用臂长×钩码个数,如果算出的结果相等也能让杠杆尺平衡)左等于右臂长质量=臂长质量5151521016392541025.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