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大气2.4全球性大气环流第1课时三圈环流说课程序: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和学法分析三、教学程序设计单元教材分析:大气是什么(组成)为什么(能量来源)全球性大气环流怎么样结果(天气、气候的形成)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全球性、有规律全球性大气环流本课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承上启下知识教学点: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教学目标能力训练点: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难点:1.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的风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二、教法和学法分析(一)说学生(二)说教法(三)说学法(一)说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与社会,很少接触地理概念,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制造假设,化繁为简,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假设三个条件结论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假设一个条件结论一单圈环流(二)说教法1.设问式教学假设二个条件结论二三圈环流(二)说教法2.通过板图、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的突破三圈环流中的难点(风向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三)说学法探究式学习创设环境、课堂模拟板图练习三、教学程序设计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本课体会导入新课:CABC1A1B1等压面等高面地面90ºN0º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讲授新课1、假设一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结论:单圈环流讲授新课2、假设二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结论:三圈环流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90060030000GFCEDBA高压三圈环流立体图(突破难点)0°30°N60°N90°高空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极地东风极锋低压低压高压讲授新课1.七个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有何差异?(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2.高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讲授新课归纳得出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方法:1.气压带形成机制: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且南北对称3.风向:北半球:3撇;箭头指向低压南半球:3捺;箭头指向低压4.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流上升、阴雨高气压:气流下沉、少雨极地高压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2)图中气压带A、C、E、G分别是?(3)图中风带B、D、F是?(4)简述气压带A的成因:;气压带G的成因:。(5)在图中气压带E和风带D控制下,降水(多或少),因为①;②。(6)在气压带C控制下,降水(多或少),因为。FEDFED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90060030000GFCEDBA巩固练习之一:三圈环流侧视图巩固练习之二:动画演示课堂模拟板图练习进入高压高压0º30ºN60ºN90ºNEACBDFG问题:1.请写出ACE分别表示什么气压带?2.请写出BDF分别表示什么风带?G又表示什么?板图练习课堂模拟30ºN60ºN90ºN0º讲台3、假设三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授新课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结论: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链接讲授新课设问: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吗?4、条件更换为: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过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归纳总结1、假设一个条件:单圈环流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假设二个条件:三圈环流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3、假设三个条件: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4、条件更换为: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