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解读千古绝唱——一、学习目标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把握长恨歌的主题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十一岁就离家避难,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重大的作用。青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四十四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二、写作背景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朗读课文概述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2、杨玉环入宫的史实16岁→寿王妃21岁→见玄宗为女道士27岁→册为贵妃天一回六生朝眸宫丽选一粉质在笑黛难君百无自王媚颜弃侧生色,。,。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在一瞬间,镜头由远拉近,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其实这是虚写,杨玉环到底有多漂亮,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只知道她能让所有的宫娥彩女黯然失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一小节是美人沐浴的一组镜头。诗人写这几句,一是为了显示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另一个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杨玉环美丽和妩媚气质。诗人抓住了美人沐浴的两个典型细节——洗凝脂、娇无力,进行点染,使诗句的想象空间很大,杨玉环的美丽动人和她的千娇百媚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这一小节再次写出了杨玉环在盛装之下的无比美丽和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由于芙蓉帐暖、情意缠绵,反衬出君王春宵苦短、早朝之烦的苦恼!语言精练传神,描写点到为止,把握得恰到好处!杨贵妃:美丽娇媚唐玄宗: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专宠纵情无闲暇,夜专夜形影不离三千宠爱在一身被宠的程度夸张金屋藏娇典故比喻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极度的乐极度的恨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杨家显贵三姐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哥哥→殿中少监父亲→齐国公母亲→凉国夫人堂哥杨国忠→右丞相京城歌谣“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男不封候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