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节防患于未然吉林公主岭第八中学郭玉侠一、认清犯罪危害案例一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实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改悔。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然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①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追求低级趣味。②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胡作非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图当前不顾长远。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案例二::小迪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亲的疼爱。上初中以后,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强奸,不到16岁就被判了刑。出事以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而出车祸;姥姥因痛心犯脑溢血而亡。奶奶说:“他不仅害别人,也害了自己和家人呀!这么好的一个家,哪个人不羡慕呀?可他……”从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等方面,分析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危害。3、青少年怎样抵制犯罪?我们要懂得: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例。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加强自我防范1、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怎么做?①我们应该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我国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相关链接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盗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4、青少年怎样预防犯罪?我们一定要注重道德修养,“勿以恶下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