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需要坚守的十七个“不”_培训学习讲话稿领导干部需要坚守的十七个“不”_培训学习讲话稿有所坚守,才会有所成就。坚守,既可以是守住正面的、积极的人格和精神,比如良知、原则和荣誉,也可以是守住底线,不逾法律红线、不碰法律底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xxx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还要有不坏事、不出事的定力。领导干部掌握的是公权力,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时刻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确保权力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鉴于此,我认为领导干部需要坚守以下十七个“不”。一、不贪钱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xxx总书记多次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当官者如果奉行“千里做官只为财”的人生信条,关注个人利益、渴求金钱财富,忘记了为民宗旨,忘记了信念初心,就会追逐私利不能自拔,并最终走向歧路、误入歪道。纵观一些腐败案件,往往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大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物欲与权欲形成恶性循环。廉洁是从政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洁是“1”,其他的是“0”,没有这个“1”,任何领导干部都是立不住的。要筑牢“不贪为宝”的思想防线。相传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美玉,大家都认为是宝物,于是送给当时的贤臣子罕,子罕却说:“你把美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婪当作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我们俩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这种以“不贪为宝”的境界值得领导干部修炼并恪守。要树牢正确的义利观,拧紧思想的阀门,提高自律的标准,始终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精神支柱不倾斜,在钱财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牢记“莫伸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手,伸手必被捉”。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官有官德,商有商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就是既要保持官商正常的联系和交往,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又要制定负面清单、划出红线,使官商各安其道并行不悖,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确保官商关系“近”而不“黏”,有交集但无交换,有交往但无交易。特别是面对一些不法商人的“围猎”时,要心明眼亮,经得住诱惑,守得住防线,练就反“围猎”的真功夫。二、不图虚名虚名就是名气虽然很大很响亮,但却缺少与之匹配的实力,仅仅是一种华丽的包装,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揭穿。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想要收获好的评价、留下好的名声,本无可厚非,但一味地求名、刻意地去求名,则必然会弄虚作假、锱铢必较,陷入名缰利锁。古今中外,从未有人靠虚名流芳千古,反倒是留下许多徒有其表、浪得虚名的笑话。然而,追求虚名的人依然不鲜见。一些领导干部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热衷给自己贴上这个“博士”、那个“专家”的标签,在阿谀奉承中迷失;有的长期霸占单位评先评优指标,年年是“优秀”,次次是“冠军”;有的热衷于参与社会上各类评选,甚至不惜动用公款去买得头衔。诸如此类,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还搞坏了风气、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必须坚决杜绝。淡泊虚名才能内心清净。贪名与贪权、贪财、贪色一样,都是腐败行为。不图虚名专注实干是一种人生境界,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更应培养淡泊名利、实事求是的人品和职业道德,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专注事业、严于律己,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上,不求名反而得名。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真正的口碑,是靠实绩赢得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夸奖。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方设法造福百姓,甩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膀子干事创业,创造出一番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而不是做给上级看,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三、不自作孽作孽通常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