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5-2016学年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VIP免费

2015-2016学年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_第1页
1/32
2015-2016学年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_第2页
2/32
2015-2016学年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_第3页
3/32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孔林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1.什么是“百家争鸣”?2.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4.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今有什么重要影响呢?(或者说意义?)3.主要派别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1.“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材料一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二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材料三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材料四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材料五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1)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牛耕和铁器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百家论战,儒家与法家之争。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e019eaaf508f0099b1c84d二、“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一)儒家学派1.春秋时期:孔子(1)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万世师表”“至圣”“六经”“七十二贤”①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B.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2)孔子的思想“仁”与“礼”阅读课本P4-5页,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思考:①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②核心是什么?③怎样实现“仁”?强调“仁”的目的是什么?④“仁”与“礼”的关系?教学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教育方式:首创私学“以德治民”•子曰:“有教无类。”•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和依托,是贯彻实施“仁”的手段和保障。②核心:“仁”(含义:即“爱人”,“仁者爱人”)③实现“仁”的方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别人)“克已复礼”(对自己)“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5-2016学年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