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德育思考与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德育教育是摆在首位的,是重中之重。一、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将高尚人格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约翰?菲力特力赫?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们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校中“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计算机公共课是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想品德、政治素养、道德法制的教育,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使德育教育无痕化,有形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二、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当今青年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因而高校计算机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上课时非常认真听讲、并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切都为教师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觉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在实施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能运用计算机这一有效地载体,将有关音乐、图片、漫画、电影等形象鲜明的素材引入教学,制作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来进行教学,并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入思想德育素质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计算机公共课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三、我校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1.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讲授计算机发展史,比较近现代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差距,重点展示当代我国计算机事业的重大成就,进一步讲述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多次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职位,毅然回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优秀科技工作者王永民经过勇于探索,克服重重困难,开发出汉字处理系统,用中国人民的智慧向世界表明,汉字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悲观论调是完全错误的,既可以让学生反思中国近现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引导其批判性思维,又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是经过了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艰苦不懈努力和奋斗。这样的故事让学生学起来不枯燥,乐于听,乐于想,即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在讲授Excel电子表格数据处理软件时,我们引入大量的新中国发展方面的成就数据来进行教学讲解,如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发展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现在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强国。我们国家的大量发展进步数据,以及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数据的对比和处理,不仅满足了课程教学上的需要,更是对学生们认识我们的国家、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学习演示文稿制作时,我们布置一些课外实验教学内容,如制作演示文稿来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描述可爱的家乡美景、展示美好的校园及大学生学习生活风采、记录自己喜爱的一些人物,如歌星、球星、影星等。对同学中制作特别优秀的演示文稿作品,我们还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共同学习鉴赏。这些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形式及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