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班级德育活动是以班级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性课程。班级德育活动对于德育的渗透有着一定的意义。小学阶段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籍此,本研究在收集国内外有关班级德育活动相关资料基础上,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对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究。在小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了解其实际情况,发现活动主题内容单一、德育活动设计过于形式化,忽视有效性等问题,从教师德育观念、活动设计等角度综合剖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转变教师德育观念、精心设计德育活动等策略,以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效果,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绪论1.1研究背景《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到,德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2004年习总书记也提出了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观点。由此可见,道德教育一向极其重要。而作为道德教育主要实施场所的学校以及学校的核心组成单位的班级体必然同样受到重视。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各项品质能力形成的首要环节,基于以上背景,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的研究剖为重要。然而在实际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观念陈旧、目标模糊等问题。笔者在教育实习中也发现一些类似的现象,班主任在选择班会的主题时多以爱国主义为主,主题内容单一。因此,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值得重视与深思。本文以对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的观察为主要研究对象,描述其存在问题,并从不同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更好的开展。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德育蕴含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障。开展德育活动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道德教育能从思想上保证学校育人的方向,使小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更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本文从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入手,关注小学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1.2.2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研究,不但为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能够了解当前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实施的现状,为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运用观察、经验总结等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够更准确的分析小学低年级班级德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师提高班级德育活动的效果积攒经验,因此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针对德育活动的相关研究,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倾向性,如:日本学校各科的教学中都要求渗透德育,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对各科各有什么责任、应该培养什么思想品质都规定有明确的任务,例如国语、历史、地理等学科[1];新加坡学校是坚持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相结合,即一方面坚持通过开设道德课,讲解系统的道德伦理知识;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都贯彻德育的目标,并且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实施德目主义和全面主义相结合的学校德育,新加坡教育部则积极倡导各种各样的德育途径,归纳为生动的课堂教学,严格的日常行为准则,教育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优化的社会环境等[2];美国学校则是向众多小学生免费开放的德育基地和设施,例如由政府投资或私人捐建的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馆、艺术展览馆、历史人物纪念馆。美国社会还有很多专门的学生品德研究机构,调查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具体方法的指导。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