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说谎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说谎则是一种社会交际能力,白色谎言维护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法,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分析在不同动机和情景下小学低年级对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剖析白色谎言的影响因素,在如何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评价中,提出相关策略。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白色谎言;理解;道德评价AbstractFromthemoralpointofview,lyingisconsideredashamefulbehavior,butfromtheperspectiveofpsychology,lyingisasoci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whiteliesinthemaintenance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infavorofpeople,especially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growth.Throughliteratureresearchandinterviews,thispaperistheresearchobjectofjuniorprimaryschoolstudents.Tostudyitsunderstandingof"whitelies"andmoralevaluation,analysethemoralevaluationofthewhitelieinjuniorschoolunderdifferentmotivesandscenarios,analyzetheinfluentialfactorsofwhitelie,andproposerelevantstrategiesinhowtopromotethecorrectunderstandingandmoralevaluationofwhiteliesinjuniorschoolstudents.Keywords:Juniorprimaryschoolstudents;Whitelies;understanding;moralevaluation引言(一)研究背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说谎被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说谎则是一种社会交际能力,有时候说谎会比说实话达到更好的效果。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诚实,不能撒谎,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却被允许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说谎,不过这里指的谎言是白色谎言(Whitelies),即“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指的是为了避免受话人的消极情绪或者给人以希望而产生的言语。白色谎言在违反社会道德的同时又维护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前者需要说话者诚实、可靠,显然白色谎言没有遵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话者用善意的谎言巧妙避免了交流对象被伤害或者希望破灭的可能,成功维护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特别是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分析在不同动机和情景下小学生对说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和影响因素,以及提出如何促进小学生对白色谎言的正确理解和道德评价的策略,这是本文的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说谎作为现代人口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已经由来已久,人们对此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从前到后,对于谎言的研究一直牵动着众多学者的思维,特别是瑞士学者皮亚杰,他站在心理学角度,以认知发展理论作铺垫,研究幼儿的说谎现象。谎言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色谎言,另一种则是黑色谎言,黑色谎言是一种为故意欺骗或者隐瞒错误又或者逃避惩罚而说的谎言,这是一种利己性谎言,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白色谎言又称善意的谎言,是指以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或者给人以希望为前提而说的谎言,这是一种利他性谎言,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同时白色谎言又具有亲社会性,善意的动机使良好的人际交往成为一种可能,这为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并建立社会关系,学习社会技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就可以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协调看似相反的交往规则以及恰当运用于社会情境中,由此可见研究白色谎言有着积极的意义[2]。(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本人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相关的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对有关白色谎言的研究、实践活动,利用文献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帮助下笔者开展研究分析,深刻理解和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白色谎言”的道德评价。2、访谈法本人以当地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从而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白色谎言”的心理行为,不断收集论文所需的分析资料,以此为依据来研究小学生“白色谎言”的行为。一、概念界定(一)白色谎言的概念白色谎言(Whitelies)是指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