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课题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中断30多年之后重登历史舞台。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6年5月,全国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295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达到29所,有几十所民办大学的规模突破万人大关,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办学成绩卓著、实力雄厚、独具办学特色的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已经成为我国技能应用型人才输出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发展通道、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频繁流动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民办学校的普遍现象,甚至部分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流动已出现失控现象。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结构失衡等问题所导致的大批优秀教师频繁流失,使得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每年从人员面试、筛选、试讲等一系列新教师招聘环节上耗费很大的精力。从新聘教师的上岗培训,逐渐成为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工作不久就另谋高就。如此恶性循环,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每年都有大批教师流失。面对流失问题,尽管某些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方案,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加强新聘教师培训,,到爱校及职业生涯培训为教师发展创造更充分的空间。尽管如此,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流失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新教师的引进远不及原有教师的流失速度,尤其骨干教师流失愈演愈烈,不仅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流失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就是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法律及社会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虽然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己明确界定了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执行起来尚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把吸引、留住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教师,提升我国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成为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及其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选择山东H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人才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改进的策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1)通过对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人才流失严重现象进行剖析,总结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特点,寻找目前低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原因,认清大量的人才流失是制约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2)通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分析我国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人才流失存在的主要问题,力求在相互借鉴与优势互补中,从政府管理、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各项管理的自身完善,高校教育理念及社会成员观念转变等方面,寻求减少人才流失对策;(3)通过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激励理论等先进理念和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控制人才流失工作应该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建议,有针对性地突破限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挥的瓶颈,指导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实践。1.2.2研究意义(1)在目前公立高校不断扩招,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纷纷争取统招计划与公立高校展开生源竞争的转型期,研究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通过运用了一些典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人才流失的特点及原因等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对减少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人才流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2)运用与借鉴公共管理中非赢利组织的相关理论,从政府管理角度入手,站在公共管理者的立场上,探讨如何解决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人才流失问题,在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更有利。(3)将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理论与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将规范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的办学管理、科学准确的定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独自的特色,能确保民办职业技术类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适应并促进高等教育的正常和良性发展。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高校教师流失的研究国外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较多,内容上有对高校的管理体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