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合作学习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在我国初现端倪,教育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与实验,在后来的发展时间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合作是一种比书本更重要的能力。相对于一味追求成绩而言,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家校焦点更着重于使学生拥有共同努力、协同进步的思维模式。然而在新课改实行的今天,笔者通过研究调查发现,我国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仍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组内参与活动不积极;小组内讨论内容单调;小组内讨论形式单一;学生组内发言难以引起共鸣;未形成有效评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合作在课堂里有效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育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是情绪多变、求知欲强。交流是学生打开心扉,情绪得到舒展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校园生活的主旋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是帮助学生在小组与团队中交流融合共同完成任务,并对每个人都有明确任务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结合当前教学实践,笔者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对策:转变教师思维模式;寻找学生兴奋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多元评价模式。希望对小学高年级的合作学习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合作学习;策略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小学教育的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目前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班级教学中合作学习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师评价不充分、思维模式亟待转变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在小学高年级课堂模式应用上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协调合作能力等条件的发展作用。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在小学高年级中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且符合新时代素质人才要求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模式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达到合作完成任务的效果,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但笔者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合作过程中学生不积极、合作学习活动中内容与形式都过于单一等。笔者通过文献调查与实践研究,对现阶段状况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最后一一给出对策,使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各司其职,做到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这是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的目的。1.2.2研究意义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完成原因分析,从而提炼出最优解决方案。小学高年级合作学习中的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有价值的依据,同时补充了相关研究理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对小学高年级教学活动中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并对今后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3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在美国,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最早是在19世纪20年代被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进行实践研究的。国外己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到了20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己相当广泛。ChristianTarchi2016年在《Reciprocalteaching:Analyzinginteractivedynamicsintheco-constructionofatextsmeaning》中提到互惠教学是合作学习实践中最成功的实践之一,但它所遵循的过程的许多方面还不清楚。分析合作教学是否激活了话语动作、交际功能和互动序列的多样性;确定合作教学是否需要建立在学生合作和合作技能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1]综上所述,如今,在西方国家合作学习己经进入了普遍应用的阶段,而且对合作学习的开发和利用己经到了各个学科与领域之中。1.3.2国内研究现状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我国学者裴娣娜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一一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中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即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