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航空姐文化符号“妈祖头饰”设计文献综述妈祖,是我国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和悠久历史传承的文化人物。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流传着一首民谣“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就是妈祖装的代表。一、妈祖文化的概念关于妈祖文化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王瑜(2006)认为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是以妈祖信仰为载体而发生、衍生的各种文化因素经多方面融合、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体。[1]江金波(2007)将妈祖文化定义为,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海商社会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2]孙晓天(2011)认为,妈祖文化是基于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妈祖12扶危济贫、无私奉献、热爱人民、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以妈祖信仰为核心,以宫庙建筑、雕刻、文献等物质文化和神话、传说、故事、祭典、民俗、艺术等非物质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3]妈祖信仰区别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的地方,就是妈祖信仰没有完整的教义和正式的组织。妈祖信仰作为信俗类的文化遗产,其教义较为零散,以血缘、亲缘、商缘为纽带进行传播,没有正式的人员负责传教。二、国外研究现状1918年日本伊能嘉矩发表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台湾汉人信仰的海神》,简述了妈祖在清廷历次收复台湾中的显灵事件,并认为妈祖是保佑汉人渡海到台湾的保护神。[4]美国学者韩森的专著《变迁之神:南宋时期民间信仰》讨论了以妈祖信仰为个案的区域性信仰的形成和发展,认为天妃祠祀的主要支持者是来自于34靠水为生的人。通过绘图得出南宋时期,妈祖宗祠主要分布在福建的沿海一带。最早关注台湾妈祖信仰的人类学家是P.StevenSangren认为妈祖的完美形象是汲取了女性的优点。中国女性神灵的传播和存在,一方面是宗教自身宣扬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社会组织的作用。女性崇拜在等级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StevenSangren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妈祖信仰在台湾当地的历史、影响、传播。Geertz,Clifford(对台湾地区妈祖信仰的地位、竞争、普及不断改变进行了研究。JamesL.Watson分析了天后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位提升的原因。EleanorB.MorrisWu研究了台北的寺庙资源,在探讨寺庙的历史背景时,以一座清代的妈祖庙为例,依据其建筑样式、古文记载,分析了台湾地区的寺庙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关系Yeh(Sam)ShihShuo,ChrisRyan,Ge(Maggie)Liu(2009)选取妈祖寺庙的427个游客为研究样本,应用聚类分析法,得出有四分之一的游客虔诚地信奉妈祖。有40%的游客,信奉妈祖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因子分析法得出游客更倾向于假日宗教旅游,因为这样更有动力,且满意度也更高。[5]DeborahA.Brown,Tun-jenCheng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大陆与台湾地区对妈祖的不同政策,认为台湾地区的道教无意牵涉大陆地区的人道主义和民主化,不像北京的基督教对大陆政府构成政治威胁。[6]三、国内研究现状吴梅芳从地域文化差异、文化内涵、文化功能,以及政治经济条件等方面,比较了陈靖姑和妈祖文化的差异,为妈祖文化的研究、宣传提出新思路。[7]俞黎媛阐述了福建“妈祖热”的表现及原因,对如何构建宗教范式提出看法。[8]李红伟等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妈祖文化主要体现在口头传说、传统工艺、社会风俗、表演艺术等方面,并对如何保护妈祖文化提出自己的5678看法。[9]黄凤娜,何振良根据我国三次文物考察资料,研究了福建省妈祖宫庙的分布情况、建筑特点,以及主要的社会功能。史静通过对天津妈祖祭典仪式的考察,分析了天津妈祖祭典仪式的变迁及其文化功能。滕兰花研究了广西来宾良塘街妈祖信俗,考证了该地的信众来源和背景,以及妈祖信仰在壮、汉族群文化交流中的互融作用。王霄冰,林海聪回顾了妈祖信仰从一种地方性信仰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历程,探讨了政治、社会文化思潮,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妈祖信仰发展的关系。官品佳,袁书琪基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妈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内涵,并阐述了妈祖文化在亚太合作中重要功能。黄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