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社会各界发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强烈信号,提出了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项基本方略。中国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新目标、新方略指引下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餐饮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系关民生的基础性消费产业历经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几年的提质转型升级后,在消费升级、数字经济、开放共享、绿色生态的新时代发展大势下,正在开启餐饮产业的新征程。一、中国餐饮业运行总体情况(一)产业增长保持良好势头我国餐饮业在2017年继续保持“十三五”开局以来的良好增长势头,全年餐饮收入达到了39644亿元,接近4万亿关口,同比增长10.7%,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如图1),如扣除价格因素,餐饮业实际增速高达11.4%,是自“十一五”以来首次实际增速超过两位数,显示出餐饮产业已经走出“八项规定”等政府政策影响,在信息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服务于大众化消费需求,重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从改革开放40年发展来看,餐饮业总体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2017年餐饮收入比1978年餐饮收入增长了722倍,复合增长率高达18%。无论是餐饮业收入还是增加值的规模与增长势头都凸显了餐饮产业在制度变革、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驱动下的转型升级取得了实效,产业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日益增加。(二)产业对消费的贡献稳步提升餐饮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餐饮对消费的贡献稳步回升。2017年,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82%,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扭转了201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如图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从2012年6.5%的低点回升到了11.4%,连续三年维持在11%以上的水平。(三)产业固定投资回暖在整体投资放缓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在“十二五”末、“十三五”开局迅速遇冷,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从2012年的增长38.1%迅速跌至个位数乃至负增长。2017年,从住宿与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来看,增速依然大幅低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相比于2016年负增长的住宿与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2017年恢复了正向增长,显示出了在产业增长预期较好情况下,市场主体对未来餐饮投资回报信心上升,投资呈现回暖迹象。从餐饮业新建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建项目情况来看,尽管投资额在2013-2016年维持在1000-1200亿元区间,但是新建项目数量在2015年和2016年都呈现了快速上升趋势,这体现了餐饮业单体体量趋向小型化。从餐饮业收入、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餐饮产业已经从过去以高投资,广开店,开大店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轻资产,精开店,开小店的集约式增长模式发展。(四)产业就业贡献突出餐饮业作为对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是中国吸纳低技能劳动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重要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住宿与餐饮业就业人口持续上升至2488.2万人1,占统计就业人口的5.1%,其中住宿与餐饮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2218.5万人,占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的7.2%。1统计数据为住宿和餐饮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与住宿和餐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之和。2016年,住宿与餐饮业新增就业人口353.3万人,新增就业贡献率达13.5%,创造了近十年来的新高,其中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359.7万,新增就业贡献率达12.9%,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的新增就业贡献率。(五)限上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近三年来,限上单位餐饮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通过品质化、品牌化、连锁化、互联网化,匹配消费需求,提高供给质量,逐步消化了2012年、2013年以来受到的政府政策、宏观经济、食品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冲击,实现了餐饮收入恢复增长。尽管增速依然低于餐饮业平均增速,但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17年,限上单位餐饮收入达到9751.2亿元,同比增长7.4%,创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