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第5章第2节(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重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难点:用实际案例分析交通线的兴起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教材助读:1、交通线的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京九铁路沿线小城市的崛起;2、交通运输技术的变革对人的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各种经济活动的布局也会随着交通方式的演变重新组织。预习自测: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1)表现(2)典例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扩展,___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②________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_______分布的大城市带。株洲:沿发展(2)典例武汉:沿江分布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________,运输方式_____小平原交通线路________,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沿线。(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有关。3.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对集镇的影响集镇是在________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________。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课内探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阅读案例2分析: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说明了什么?学始于疑:我们周边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有哪些密切关系?质疑探究:1、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1)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小,主要沿着呈带状分布。(2)株洲市现有街区主要沿分布。(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商业网点的影响读下面“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__________图,表示平原商业网点的是__________图。(2)由图中可以看出,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________(大于或小于)平原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从A图中可以看出,应更多地采用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不宜设置过密的__________网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设置的共同点是①人口相对密集,对外联系方便的______________两旁;②靠近_________地,这样有利于及时进货。(5)A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__________最优原则,B商业网点布局遵循__________最优原则。(6)A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___分布的,B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___分布的。◆展示提升取长补短(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当堂检测: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扬州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3.左图A、B、C三处中,最容易发展成小型商业街的是处,因为该处符合___________原则。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铺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第4~5题。4.图中杂货铺的布局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A.交通最优原则B.市场最优原则C.经济最优原则D.便民最优原则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B.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山区大,与交通条件无关C.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铺A的经营规模比杂货铺B的可能大一些D.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