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决定了德育在语文学科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有些忽视,而语文学科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研究了德育渗透的作用,有塑造、预防和发展作用,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了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和策略。本文的重点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课外活动四种形式方面分别阐述了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希望本文的探讨能给语文的德育渗透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AbstractMoraleducationinChinesecoursestandardinChinesehasaveryimportantpositionin,butundertheinfluenceofthecurrentexamination-orientededucation,schoolsandparentsof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andsomeneglect,whileChinesehasanunshirkableresponsibilityincultivatinghealthypersonality.Thispaperstudiestheeffectofmoraleducation,shape,preventionanddevelopment,analysisofthecurrentproblemsexistingintheChinesemoraleducationinprimaryschools,presentedtheprinciplesandstrategiesofmoraleducationinChineseteaching.Thisarticlefocusesonstrategiesofmoraleducation,teachingreading,writing,oralcommunication,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arefourdescribeshowtoconductmoraleducation.IhopethisdiscussioncanprovideinfiltrationofmoraleducationinChineseteachingwithsomehelp.Keywords:primaryschool;Chineseteaching;moraleducation;policies一、绪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那么,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同样重要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思想无法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能让学生的道德标准停留在道德认识方面,在道德行为上无法约束自己。要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除了掌握丰富的知识外,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理想有抱负。因此,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文章不仅传递着真挚的情感,语言也非常优美,同时也是育人的好材料,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小学生思想尚不成熟,缺乏足够的理性,很难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做出理性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沾染上不良嗜好误入歧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丰富语文的教学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标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思考如何将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的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德育的巨大魅力得以彰显。(二)文献综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得它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优越的条件,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探讨如何加强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对一些关于语文德育渗透的文献期刊进行了仔细阅读,并做了分类,他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李卷石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中提出目前德育渗透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教师对德育教育理念知识理解的不够深,无法深入研究,使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流于形式。第二方面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注重基础知识方面的灌输,严重忽略了学生情感和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第三方面是教师严重缺乏德育渗透专业知识,无法推进德育教育的实施。[2]宋瑞瑞,任美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文中认为,目前德育渗透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1.教师对德育内容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差,使文学作品缺乏欣赏性,学生人格就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2.语文教师角色定位偏差。认为自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3.德育渗透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