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学习总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是在垄断统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时期。(1)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出现了20年代的周期性经济高涨。但是好景不长,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面对经济进行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高潮。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这一高潮的典型。(2)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急剧膨胀。国家对经济调节和管制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远远地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初,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完成时期。(1)战后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并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得到了逐步发展,随着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经常性需要,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发展起来。(2)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减税和加速折旧优惠政策,以刺激私人投资。同时通过中央银行来调节货币供应量,间接影响投资规模,改变需求水平,从而对整个再生产过程产生影响,对国民经济进行经常性调节。一、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需要。(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2.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3)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大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4)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3.评价(1)积极方面: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②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③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局限性:当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领域(1)生产力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经济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2)生产关系的新变化: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社会化,即由个人直接占有发展为个人间接占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3)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资本主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