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总结(六)一、归纳认识杰出的中外科学家1.李时珍(1)贡献:《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2)评价①《本草纲目》传到外国,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②1951年,被尊称为世界文化名人。2.詹天佑(1)背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国家面临危机。(2)贡献:主持建成了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3)评价①为中国建造自己的铁路,为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②参加保卫铁路的斗争,始终捍卫中国的铁路权益,是中国人的光荣。③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3.李四光(1)背景:中国“贫油论”的流传,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建设的需要。(2)贡献: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理论;创立了地质力学新理论;大型油田相继发现,打破中国“贫油论”。(3)评价①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4.牛顿(1)背景: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早期,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有所突破,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2)贡献:发现二次项定理,创立微积分,发现日光的组成,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3)评价①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概括和综合,因此,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奠基人。②但晚年的牛顿醉心于政治和神学,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5.爱因斯坦(1)背景:19世纪末,电磁学方面的新发展、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面前不够用了。(2)贡献:提出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光的量子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方程式:E=mc2,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3)评价: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二、认识古代中西方科学成就的不同及成因(1)不同①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科学的总结,大多为应用科学和古典科学。②西方科学注重对理论的研究,注意科学实验,促使近代自然科学产生。(2)成因: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1642~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同时,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材料二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请回答:(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最突出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3)根据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其共同原因。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最突出”,第二小问实际上是分析近代科学的特点;第(2)问综合材料及教材知识概括;第(3)问要综合时代特点及个人因素分析。[答卷实录][点评](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到位。(2)对“共同原因”的概括,不拘泥于教材,能够从多角度归纳,反映出该考生具有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3)遗憾的是在第(2)问中,漏答要点,并且对意义的表述过于繁琐。[规范答案](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特点:一是注重实验,二是它的数学化。(2)提出相对论,揭示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本质,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3)原因:①他们自身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题型特点]历史特点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或人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