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文化与文化景观【知识网络】(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考点透视】1.文化景观的构成(1)文化的概念与分类广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也具有物质形式(2)文化景观的构成概念: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景观:农田、矿山、道路、城市、村落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2.文化源地与文化区(1)文化源地概念: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地,产生之初分布范围是有限的,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者几个点,如造纸术、1848年欧洲革命等文化系统源地: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成面状分布如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等概念分类构成类型(2)文化区广义文化区的概念: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范围有大有小,大小与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文化区的空间特点边界有实有虚,虚界可能发生重叠,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狭义文化区的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例如中国的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即在不同时代,中华文化区的分布范围是不同的3.文化的空间扩散(1)文化扩散类型概念: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它与文化传承一起构成文化传播传染扩散:某种文化扩散现象通过已接受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扩展扩散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扩散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他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迁移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典例精析】例1:读三幅不同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图,并回答下列问题:类型(1)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元朝时期大运河河道变化是。原因是。(2)京杭大运河属于景观。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了、、、和五大水系,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解析:本题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1)考查学生对京杭运河这一文化景观历史变迁的了解,反映出文化景观的时代性特征。(2)考查学生运用“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这一原理分析具体事例的能力。京杭运河的建造、北段的断航,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样这一文化景观的出现,对沿岸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3)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基本常识。京杭运河是世办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答案:(1)变化:北部河道向东移动,南北航程缩短原因:隋朝时,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元朝时,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2)物质文化关系是一方面,自然对物质文化景观影响较大,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京杭运河沟通南北五大水系,沟通了南北航运。但后来由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而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另一方面,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京杭运河沟通了南北内河航运,活跃了商品经济。沿岸地区可运用大运河进行排涝灌溉,开发运河沿岸的旅游资源,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3)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例2:回顾世界和中国古代文明史,并结合下图回答:(1)世界(东半球)四大文明发源地各是:洲的A、B、C;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