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学案【考试目标】一、蒙古的兴起:年铁木真在召开大会,铁木真被尊称,建立蒙古汗国。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1、元的建立:年改国号为元,定都。2、元的统一:(1)蒙古于年灭金、后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2)元军于年攻破临安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2、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已融合为“”3、回族形成:唐以来人和人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回族。4、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在设巡检司,加强对的管辖。四、元朝的行省制度1、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是最高的机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的机关。另设宣政院,统领和管辖地区。2、在地方:实行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题型示例】例1至元二年(1265年)中原学者许衡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文中提到的“汉法”主要指什么?元世祖是否接受了许衡的建议?结合元朝有关史实分析评论上述观点。〖解前思考〗此题的重点在分析评论许衡观点。〖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问答题,考查对元朝史实的再认、再现和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许衡观点概而言之,就是要元世祖行“汉法”。这一建议作用如何,可从元朝行“汉法”前后的变化看出来。〖答案〗①所谓“汉法”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地区形成的封建剥削方式及一整套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全部上层建筑。(即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②接受了许衡的建议。③政治上:元朝仿效宋朝官制,健全了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分管全国行政军政、宗教和西藏事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疆偏远地区也都纳入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之下。经济上:蒙古族大量进入中原和江南地区,同汉族等各族生活在一起,逐渐从游牧转向定居和农耕生活。中原汉族农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边地扩展。综上所述,许衡的观点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因为元初及其以前,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与少数民族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实行“汉法”,可进一步加速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后归纳〗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1)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2)封建统治继续发展。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大都等一些较大的城市商业繁荣;泉州对外贸易发达。(3)中外交流频繁。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4)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人民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作用。(5)总之,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很大,元朝历史地位应该肯定。例2元朝民族融合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迁徙与杂居B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全国的统一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江南地区C〖解前思考〗思考与民族融合相关的原因,再选择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民族融合是元朝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民族融合高潮出现的原因:(1)少数民族的内迁、杂居,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2)元朝的统一,社会的安定,行省制度对全国管理的加强。(3)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汉化政策及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其中主要原因是元朝统一全国。〖答案〗C〖解后归纳〗元朝的民族融合的表现:(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的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3)唐朝以来不少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