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表演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思想文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注重提升区域活动质量。表演区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设置的五大区域活动之一。表演区活动内容十分广泛,其主要包括游戏互动、角色体验、律动活动、场景表演等。表演区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通过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以个单人或小组的方式通过表演,从而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而材料投放是表演区活动的物质基础,对幼儿是否有兴趣进入表演区,能否在表演中有所收获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实际开展小班表演区活动的过程中,材料投放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表演区活动中合理投放材料,不仅能丰富表演的内容,提高幼儿表演的兴趣,激发表演热情,也能促使幼儿自主投入到表演活动,在材料的操作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材料的投放是否得当、是否具有极大地教学辅助作用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意义。对材料应用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为进一步挖掘小班表演区材料科学、合理投放的重要意义,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特开展本次研究,对材料使用价值有限、材料投放没有针对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实际教学中的有利建议,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关键词:小班表演区;材料投放;问题;解决策略小班表演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思想文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而区域活动始终贯穿着幼儿一日生活。与此同时,小班表演区材料投放作为表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教育家的重视。目前,素质教育的提出,让更多的教育者探寻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提高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表演区活动的作用和价值不可替代,而材料的选取和投放问题则成为了限制表演活动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小班表演区材料投放问题的研究可谓势在必行。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基本活动,而表演区游戏不同之处就在于,属于一种主动的再现活动,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的表演欲,带给幼儿快乐感。通过表演,能够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和游戏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努力营造快乐的氛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快乐体验。因为表演区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者们也认识到材料的合理投放是表演区活动进行的物质基础,可以促使幼儿的教育回归生活,使幼儿的智力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材料使用价值有限,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投放材料缺少针对性,幼儿本身对游戏失去兴趣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与实习,针对此问题寻找相应的办法,对小班表演区材料投放问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1.2.2研究意义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表演区活动属于区域活动,其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表现,因此表演区的材料越丰富,涉及面越广,小班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越能锻炼思维。表演区活动材料合理的投放不仅能丰富表演的内容,提高幼儿表演的兴趣,激发表演热情,也可以促使幼儿自主投入表演活动中,在材料的操作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表演区材料投放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价值和多样性,同时要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因此在投放时,可就地取材,量材录用,保证游戏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小班表演区材料的投放问题,不仅有益于表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更有助于幼儿的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首先,对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表演活动的相关研究:邱学青在《学前儿童游戏》中指出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根据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1]。李季湄,冯晓霞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