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61、2、34、5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7、8一、选择题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多省份遭遇干旱。下图为年初的干旱形势图。读图回答1~3题。1.干旱最严重的省份有()。A.江苏、山东、山西、河北B.山东、山西、湖北、陕西C.江苏、安徽、山东、河南D.山东、安徽、河北、山西2.这一时期,干旱影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B.冬小麦C.玉米D.春小麦3.对旱情的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全球定位系统C.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全球定位系统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受干旱影响的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第3题,旱情属于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主要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旱情并制定防御措施,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答案1.C2.B3.A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读图1。如图1、2,完成4~5题。图1图24.图2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A.aB.bC.cD.d5.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解析第4—题,从河流分布图可看出,该河流为东北西南流向;从坡度分布图看,西南较陡,东北低缓,河流应自西南向东北流。第5题,三幅图相结合可以看出,戊、辛两区域满足上述三项条件。答案4.A5.D二、综合题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用来存储不同信息的GIS图层(1)GIS的工作过程主要有哪些环节?(2)“”图示的图层按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类,属自然地理方面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人文地理方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研究邮电通信点的布局问题,你认为还应该增加哪些图层?为什么?解析(1)GIS的工作过程由许多复杂环节组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图示的图层属于自然地理方面的有水系、地形和土壤三个,属于人文地理方面的有土地利用、居民点两个,在这里一定要明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关概念。(3)邮电通信点的布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分布在居民点内或居民分布集中的地区;二是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即位于交通干线上。因此,要研究邮电通信点的分布问题,至少需“”要该地区的交通线路图和居民分布密度图。这两个图层相加,再根据邮电通信点的服务范围合理布局。答案(1)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2)水系、地形和土壤土地利用、居民点(3)交通线路图和居民分布密度图。邮电通信点的布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分布在居民点内或居民分布集中的地区;二是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即位于交通干线上。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年11月11日,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深圳市盐田港起航,赴南极考察。在考察中应用我国自主创新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南极地区绘制数字化的大比例尺地图。(1)本次科考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MapGIS,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次考察利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RS、GPS进行数据支持B.此技术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C.利用此技术可以替代人对南极无人区进行数据分析D.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2)数字地图绘制成功后,对该地图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的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上述海岸线变化利用________技术最适宜探测()。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科技人员实地测量计算D.现代技术还无法分析(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