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下元节各地习俗大全VIP免费

下元节各地习俗大全_第1页
1/2
下元节各地习俗大全_第2页
2/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下元节各地习俗大全下元节各地有什么习俗?广东潮汕的下元节习俗依道教仪规,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潮汕农民没有下元节之俗,而称这一天是五谷神诞。五谷神,依中国神话,一说是神农氏,一说是后稷。潮汕农民习俗且有两个神诞月,一是六月初六(或六月廿六),一是十月半;总之,都是拜农业神,一年两次,大概是因为水稻一年两收,分两次答谢神恩之故。农民在这天早上,用米筒装白米,贴一圈红纸,插上三支香,便算是五谷主神位。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五谷主偶像”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缀以豆、麦的人形状,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尖担”状的米果也是用米粉加开水揉搓成皮的,不过要将皮捏成圆饼形,且要包上适量的馅料,再将圆饼形的?皮对折成为半圆形,并在其边缘抹上水,用手指将半圆的边缘捏紧,使其粘贴后,才可在中间处捏下去,捏成像“尖担”一样的形状。“粟穗”状既可用米粉加开水,并配以煮八九成熟的黄豆,或花生米、乌豆及盐等佐料,搓捏成柔块,再做成谷穗状;也可用?皮料直接搓捏成像谷穗般的形状,再在其上面缀以煮熟的上述豆类。这些与其它年节所做的不同,均不用印模,而是用手捏制而成。漳州的下元节习俗十月十五日为道教水官的生日,故称下元节,俗称十月半。旧俗于是日焚香点烛,以牲醴敬祭“三官大帝”,并在大厅前悬挂三盏玻璃宫灯,名之为“三界公灯”。农村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公,答谢晚季的好收成,祈求社里平安,宗族兴旺,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北京的下元节习俗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大约就是目前现存的北京小吃“豆沙包子”。如今,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客家的下元节习俗客家地区的下元节重视程度不一,福建宁化下元节念佛妈妈前往佛庙烧香。农家正值晚稻收成已毕,普遍要打糍粑分送亲友,做些红烧肉等菜肴下酒,作为过节家宴。有的农村也有请亲友同食。江西石城县有的村庄十月初十过节。有的农村连日家宴,以庆丰收。逢年过节,客家人都要做粄、吃粄。农历七月十五过七月节(中元节),吃粄是肯定的,晒干的金桃娘树烧成灰,滤汁浸米,磨成米浆,入油锅加热搅拌黏稠成粄,在簸箕内揣到韧性十足后,用粄印印出美丽的花纹,一个个小圆粄,金灿灿,香喷喷,蘸漏水糖,吃起来香味十足。下元节,客家人用刚收获的晚糯米打麻粢(滋粑、粢粑),慰劳收割的辛苦,庆祝丰收的喜悦。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家打楼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称“做完冬”。也有些乡村打醮祀神,请亲友看戏,捉傀儡。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下元节各地习俗大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