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原因: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兵力袭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2.结果:西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了国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二、孟良崮上火如潮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地区,全歼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千里跃进大别山1.概况: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2.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问题】“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陈毅上述材料节选自陈毅同志于1947年12月写的一首诗,诗中盛赞了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其中“江汉飞传刘邓捷”即指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这一捷报传来,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那么,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探究:(1)大别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2)这里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民解放军易于在这里立足生根。(3)人民解放军占据大别山就可以东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因此,党中央作出了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1.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A.陕甘宁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延安D.晋冀鲁豫解放区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延安。本题主要辨析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2.面对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进攻陕北,结合下图判断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3.孟良崮战役发生在下列哪一个解放区()A.陕北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中原解放区D.华北解放区4.(2010·四川遂宁改编)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重庆谈判D.转战陕北5.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将领是()A.陈毅、粟裕B.刘少奇、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刘伯承、邓小平6.阅读下列材料;“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请完成:(1)材料中的“第二年”指哪一年?(2)“内线”“外线”分别指的是什么?(3)举出解放军执行上述方针的例子。参考答案:1.答案:C2.解析:图片来自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可直接判断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答案:C3.解析:在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时,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全歼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答案:B4.解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B项正确。答案:B5.解析: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于1947年夏开始向大别山挺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D6.参考答案:(1)1947年。(2)解放区;国民党占领区。(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时毛泽东说:“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为此,党中央采取的对策是()A.主动出击B.主动撤离C.固守待援D.寸土必争2.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近代史上它曾是()A.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D.抗日战争爆发的地方3.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3周年,2010年5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老将军、老战士重访孟良崮战役遗址,瞻仰烈士陵墓并现场讲述当年战斗场景。下列人物中与孟良崮战役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