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业中专《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机械制图》就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的识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突出识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所学的《机械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画图和看图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必要的准备,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相象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而言,职业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动力又相对不足,如制图中的补视图补缺线,对那些严重缺乏立体概念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很困难,往往产生畏惧情绪。一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入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大胆实行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重点把握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将学生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作图能力,往往能把知识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培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文化基础课,在课程形式上、课程结构上、教学方法上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一开始学生好奇、有新鲜感,我就抓住这一机会,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鼓励那些其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要害怕,从头开始,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带学生们参观高年级同学的板图作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单纯的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例如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铅笔盒、螺母等,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作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不单纯的依靠书本,从书本中解脱出来,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二、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结论,易于学生记忆而且理解的比较透彻。第三章是正投影与三视图,是从立体图到平面转化的基础的一章,也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本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讲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结论。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维立体坐标轴,白纸做投影面,课上三个学生一组,橡皮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块不同的橡皮,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轴的位置易理解,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轴向下转到和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轴判断左右位置,轴判断前后的位置,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挂图、模型、想像三结合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木制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木模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像,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