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宁静以致远从前,有个国王征集能够表现宁静的画作,并且决定对最能体现宁静的那幅画作的画家给予重奖。许多画家都争先恐后地把他们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画作呈给国王。当国王看完所有的画作之后,认为其中只有两幅比较令他满意。其中一幅画画的是一汪平静的湖泊。湖面上波澜不兴,平静如镜;湖的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群山;湖的上方,蔚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点缀着朵朵白云。所有看过这幅画的人无不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画非它莫属了。而另一幅画呢,上面也画着群山,但那却是一些粗犷的、光秃秃的山。不仅如此,天空中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而在大山一侧的峭壁上,一挂瀑布飞流直下。整幅画看起来根本就体现不出一丝宁静。但是,当国王靠近仔细端详的时候,却发现在那瀑布后面的岩石缝中有一小丛灌木正蓬勃地生长着。而就在那丛灌木中间,一只鸟妈妈做了一个窝。画面上,鸟妈妈正静静地卧在它的窝里,谛听着瀑布那飞流直下的滔滔水声,那神情是那么恬淡安详,那么怡然自得。国王马上选中第二幅。他说:“宁静是当我们身处外界所有的纷繁嘈杂、烦扰困惑甚至是艰难挫折中的时候,内心依然保持一份平静安然。”同学们,这个故事有没有给我们大家引发一些思考?有时,我们会身处一个比较嘈杂的环境,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的事呢?这就要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介绍学习方法时说:注意力是心灵世界的天窗,没有它,知识的阳光是照不进来的。注意力像聚光镜的焦点,没有它,燃点再低的物质也不会点燃,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再浅显的知识也记不住,学不会。不管环境多么嘈杂,当我们进入要阅读或学习的状态时,要学会对周围的一切干扰因素置若罔闻。毛主席年轻时,曾经训练自己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他在《戒子篇》中指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可见,静心学习是多么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专心向学的能力,提高自己不受外界不利因素干扰的本领,静心阅读,安心学习,不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