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学习中,张国平老师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有着先进的理念,作为英语教师要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合理的教学对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本质,增强语感;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求各种类型的思想活动,思维与学习英语的效果有直接关系。如果不善于运用英语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答各种习题、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呢?一、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有许多学生误认为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无需动脑筋去思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英语学习也需动脑筋思考,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若想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先思考,怎么讲得出?进行英语会话,做英语练习,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都需动脑筋考虑。在学习中一个学生愿不愿意动脑筋,喜不喜欢积极思考,是他思维能力能不能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完成时态和被动语态时都要用到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分词的构成形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按照规则比较好记忆,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比较难记,也容易记错。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把那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按一些规律进行归类记忆,如:“AAA式”“ABA”式、“ABB”式、“ABC”式等。求知欲与好奇心密切相关,可以说,求知欲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学生学英语,对英语的特点、英语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人文心理等都有种好奇心,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之火。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单元的重点语法内容;课文中的难句、长句;与汉语文化背景、交际习惯、人文心理大相径庭的特殊英语语言现象;学生容易混淆、弄错的语言现象;一义多句的语言表达现象。如果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自觉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最初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接着就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得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当学生能够踊跃提出各种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要求提高问题的质量,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课的特点,创设不同情境,提出不同任务要求,让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训练目的。总之,阅读教学和发散思维应该齐头并进,在阅读中发散出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