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详案)一、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的目标):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二、重点、难点:1.《沁园春·长沙》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本词的中心。3.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想结合四、课文导入: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铸炼了新中国的辉煌,引领我们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史上树起一座丰碑。不仅如此,他还在我们文学的殿堂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壮美的诗章.今天他的诗词依然以各种文字各种版本样式流传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全世界的人民所传诵。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他的恢宏字迹-—我们初中时所学过的《沁园春雪》.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是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长沙》.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伟人,聆听伟人的心声。五、明确知识点:1、词的基本常识①词兴起于隋唐,到宋代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②名称:初称“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草堂诗余》)。③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④词牌:即词牌名,一首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念奴娇”“水调歌头”“江城子”……它们一般来源于初作。⑤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2、意象:诗歌的意象是指诗人借以抒发思想情感的物象。(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此诗中连用的十个意想强烈的表现了断肠人的情感)3、字词的读音与书写:沁(qìn)湘(xiāng)碧(bì)舸(gě)击(jī)霜(shuāng)寥(liáo)廓(kuò)浮(fú)遒(qiú)六、写作背景:由于毛泽东特殊的政治军事等身份和地位,因而他的诗歌也就往往同我国的时局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国内的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国内的核心局势就是,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的革命形势,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他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头,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了这首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橘子洲头的照片。七、教师范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词人立于橘子洲头,面对着眼前的世界,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哪些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注意思考,听老师朗读。(朗读)放配乐《春江花月夜》有感情朗读课文。八、课文分析:现在大家已经对这首词有了整体的把握,本词分为上下两阕。看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第一句就为我们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殊的环境:在清冷的秋天里,我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眼望滚滚湘江水永不停息的向北流去。“独立”一词不仅表明了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突出了词人一人于寒秋之中的高大形象。而“寒秋”呢,不仅传递出了秋深气冷的时节,同时预示了社会环境的险恶。因为大革命要扫除的是一切封建割据军阀、反动势力,因而毛泽东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无论他身在何处,将去何方,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险。而词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柳宗元的绝句《江雪》大家还记得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同学们课后思考,对比一下这里的“独钓寒江雪”同词人的“独立寒秋”的意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词开篇便写出了伟人的胸襟,境界开阔,一人独立于世间,念天的之悠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等,请同学们思考,这一个“看”字一直管到那里?也就是说,在本词当中一直到哪里都是“看”的内容?对,一直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看”统领七句,这在古诗词当中我们把它称作什么啊?对,我们称它为“领字”,上阕下阕各有一个。比如,在《沁园春雪》中上阕的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