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麦金兰环境教育论文VIP免费

麦金兰环境教育论文_第1页
1/3
麦金兰环境教育论文_第2页
2/3
麦金兰环境教育论文_第3页
3/3
教师环境教育论文---一、教师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幼儿期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他们。因此,要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教师本身就必须对它们充满感情,这对幼儿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引导幼儿进行各种认识的活动时,我们尽可能了解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陪他们玩、让他们问、有时还反问他们,激发他们共同讨论和思考。例如:有一次,在楼梯口我看到玲玲把一张餐巾纸扔在地上,她以为我没看见,也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捡起来,于是,我就捡起了那张餐巾纸同时故意对着孩子大声说:“哎呀!是谁扔的呀,把我们漂亮的幼儿园都弄脏了!”只见宝宝红着脸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借此机会,我就告诉孩子们以后我们应该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那样我们的幼儿园就会永远都那么漂亮了。从那以后,孩子们只要到户外玩看到地上的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而且乱扔垃圾的习惯也减少了很多。二、家长身体力行、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所以我特别注重这一点。我就注意到凡是带外壳的包装纸呀什么的,她的父母一定要求他扔到垃圾筒,如果周围没有垃圾筒,父母就会放入自己的包里带回家,或者看见垃圾筒再扔掉。宝宝很喜欢喝牛奶,每次喝完,都会按父母亲的要求自己扔到垃圾筒里去。他最初是当作一项好玩的游戏,因为垃圾筒有脚踏板,一踩就开,他热衷于玩此游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游戏已成为他的日常行为习惯。三、环境教育幼儿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有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期就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并使之成为儿童天性的一部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事,它不仅使儿童终身受益,而且还能起到“教育一代人,影响三代人”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家庭和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此外,环境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环境教育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民主,强调实践与创新,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相互协调的。切实加强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四、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幼儿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水、空气、土壤、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环境要素以及幼儿周围现实存在、正在发生着的环境问题作为基本内容。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了避免使幼儿对环境问题产生恐惧感和悲观情绪,幼儿园环境教育内容的组织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强调环境中美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在自然之美的熏陶下和愉快的参与中,充分体验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在介绍周边的环境问题时,必须侧重介绍有效的解决办法,特别是人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改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懂得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技能引导幼儿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中,在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活动的参与中,充分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实践的初步技能。态度及价值观顺应、发展幼儿热爱大自然的天性,并以此为基础,启迪幼儿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自然,最终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真正的人。五、让幼儿在实际劳动的亲身体验让幼儿在实际劳动的亲身体验中领略大自然环境的美,形成保护环境的初步愿望。我们还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幼儿天生具有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在自然角里饲养小乌龟,种植小花、小草、蔬菜,让幼儿经常给小花浇浇水以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麦金兰环境教育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