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的特征任性到底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还是成人教养过程中因为不当的引导和对待而逐步形成的呢?我们也会听到有这样的声音“没办法,这孩子和他妈妈小时候一样!随根!”根在哪?根就是教养者的态度和尺度。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任性的,最初任性的行为只是一种试探,因为不断的成功和获得满足,孩子发现这是非常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逐渐开始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习惯。一、如何分辨任性行为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不管正确与否,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而且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如果出现在成人身上,勿容置疑需要管理和教育,但这个行为出现在孩子身上就需要仔细判断行为产生的原因。任性的主要表现为固执、坚持、不听意见、抗拒等。相对于那些听话和乖巧的孩子,固执的孩子似乎很让家长耗神,但有些固执的孩子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为个性强、有坚持力、耐受力强,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很好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评价孩子是否任性要从当时的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多方面考虑。(一)孩子的探索活动不一定是任性一个两岁的孩子会常常说“不”、“不要”,喜欢到处爬,专门用手去抠小洞洞,不管你怎么制止和说教,他依然不改,乐此不疲地“探索”。两三岁的孩子还喜欢翻倒东西,家里的抽屉常常被翻得混乱无序,也热衷于捡地上各种细小的东西。又如,一些三四岁的孩子,经常和大人“对着干”。我认识一个三岁多的男孩,就特别喜欢用硬东西敲墙,然后观察里面的结构,还喜欢往墙上画画粘贴纸,热衷于把玩具拆得一塌糊涂。妈妈经常因为类似的事情跟在他后面提醒、叮咛,但效果不大,这让妈妈很苦恼,她认为这就是任性的典型表现。遇到这样的情形不能简单地把孩子归为任性,因为这是他们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独有的特征,是孩子心理需要的表现。孩子三岁前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只在意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很难去控制自己来顺应成人的建议。孩子们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用行动去感知这个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如果成人束缚了他的手脚,就等于束缚了他的思想。所以这时候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满足他的需要并适宜的引导,效果将事倍功半,反之则会阻碍他的发展,影响他个性和心智的成熟。(二)真正的任性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孩子执着的探索活动不属于任性,那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任性呢?任性常表现出以下行为特征:1.脾气大有位大班的女孩,早晨上学常在校门口和妈妈生气或发脾气,原因不外乎就是今天的衣服不喜欢,或什么好玩的东西忘了带,然后就是哭闹,不让妈妈离开。大家都劝她:“衣服不喜欢出门前为什么不说呢?”她也不回答,就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劝,每次都是妈妈又跑回家满足她的愿望后才肯入园。每次看着孩子母亲无助、无奈又心疼的眼神,我都有种冲动,想和孩子的母亲好好谈谈。孩子6岁了,已经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而且也应该理解、体谅父母。因为自己突发的想法和情绪然后迁怒于别人,蛮横地要求别人无条件地满足自己,这就是任性最明显的表现。2.逆反心理重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几个明显的逆反期,四五岁左右就会有明显的表现,这一阶段任性的孩子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叛逆。专门和父母作对,口头禅都是“偏不!”“讨厌!”“NO!”3.不懂分享,少同理心任性的孩子通常同理心少,独占的欲望很强,不能与人分享,不会等待,遇事显得急躁和焦虑。我们会发现任性的孩子在与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更易争吵,人际关系不和谐。4.自控能力弱,责任感不强任性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弱,意志力和专注力不够,常常失控做出粗暴的行为。因为没有习惯承担责任,所以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