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捣蛋也乖乖——观察,让孩子和我共进步张普光小朋友在班里属于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神经活动反应强而不稳定,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在与同伴游戏中经常出现争夺,不会谦让,对事物敏感,情绪强烈,动作敏锐,容易激动,好发脾气。在班上你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普光打人了!”“老师,普光把玩具到处扔!”每天都会有很多小朋友来向我告他的状。今天,妹妹又哭着跑来说普光把他的玩具抢走了,面对这样一个破坏力和攻击力较强,又不听话的孩子,我的耐心和容忍正在逐步瓦解,并生出几分失望和愤怒。所以,当别的孩子在我耳边再一次说他打了他时,我心中的怒火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把他叫到我的跟前,严厉地叫他看着我的眼睛,要他说出我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很生气,还问他今天干了些什么不对的事情。在我一连串的追问下,他开始变得沉默起来。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这种感觉呢?是想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吗?还是因为他的调皮,经常听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的、消极的,难道这就是他每天调皮捣蛋的理由吗?我纠正他说:“如果你以后能不再打小朋友,我相信别的小朋友一定会喜欢你的。”我又接着对他说:“如果你有礼貌一点,其他小朋友也都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和你一起玩,老师和他们都会很喜欢你的。”他对着我点了点头。要让他有所改变,还需要关心他,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去用心观察和引导他。接下来,我开始仔细观察他。我发现他控制不住自己、很少能安静下来的原因,好多时候是出于他对某一样玩具强烈的好奇心。当他拿到别人的玩具后,总是很投入地探究玩具的玩法,因此有时会弄坏,另一方面,他也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常常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去动别人的玩具,争执、打架、告状便是这样发生的。针对这一个问题,我让他先观察小朋友是怎么样向别人借玩具的,同时引导他,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然后再鼓励他用他所学到的方法与同伴交往。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他逐步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每次当他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我都会及时地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进步很大,幼儿状告的事件明显减少了。1我想: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家园的配合,普光对自己的评价会越来越积极,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普光的事件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面对那些“惹事生非”的孩子,教师应以一颗宽容之心接受他们,并仔细观察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以适当的方法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自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