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分类。•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古诗词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密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慨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送别抒怀诗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鉴赏要点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A.依依不舍的留念。常见情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常见特征季节季节时间时间地点地点景物景物送别送别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例羁旅思乡诗何人不起故园情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鉴赏要点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例思妇闺情诗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三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