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专题复习考试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B】记住秦岭、淮河的名称及分布(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水田农业区与旱作农业区分界线等。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气温、降水量差异是基础,其他差异均依次派生而成)。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C】3、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线。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自然地理特点。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一、复习引入:当前网络流行一个flash,叫《猪都笑了》,课前播放这首歌曲的前1-2分钟。这个flash说明了什么呢?(各个省级行政区在地理历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一)、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1、展示四大地理分区图(此图印刷给学生),提问: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1)观察左图中的界线A,与右图中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有什么关系?(有相似性)界线A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也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2)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多少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接近?(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界线B很特殊,与我国哪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一致?(秦岭—淮河)★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练习来加深对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理解。(学生先练习,然后老师订正)(3)观察左图中的界线C,与右图中的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1吻合?界线C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2、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四大分区的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设计成学生填写其中几个关键地名的形式)。过渡:对于四大地理区域,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地形,气候等来分析,并且能够看图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了解各个行政区大致所在的地理区域和地形区、气候、河流等所在的地理区域。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各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同属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1)学生自由讨论南北地区自然和人文差异。(2)填空比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3)教师小结。(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提问: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气候干旱)原因呢?(西北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说说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并分析其原因。西北地表景观表现:受气候干旱的影响,西北地区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老师讲解为主)1)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图片展示)提示学生说说有哪些高原和盆地?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3)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4)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2)高寒的青藏地区1)提问: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高寒)形成原因?★气候寒冷: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教师讲解——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