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21课(八)(一)《梵天寺木塔》综合归纳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1、这篇文章选自《》,作者,是(朝代)家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1)方两三级()(2)患其塔动()(3)匠师云()(4)未布瓦()(5)故如此()(6)乃以瓦布之()(7)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8)贻以金钗()()(9)问塔动之因()(10)此易耳()(11)但逐层布板讫()()(12)塔遂定()(13)盖钉板上下弥束()()(14)六幕相联如箧()()(15)钱氏据两浙时()(16)人履其板()(17)六幕相持()(18)自不能动()(19)人皆服其精练()3、解释下列多义词其:(1)患其塔动()(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3)匠师如其言()(4)人履其板()(5)人皆服其精练()之:(1)钱帅登之()(2)乃以瓦布之()(3)喻皓之妻()(4)问塔动之因()(5)便实钉之()如:(1)故如此()(2)而动如初()(3)匠师如其言()4、翻译下列句子(1)患其塔动(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3)贻以金钗(4)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箧(5)人皆服其精练(6)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5、“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6、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7、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8、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9、本课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详略得当,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略写,你能说说这样处理详略的好处吗?(二)《以虫治虫》综合归纳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1、解释下列加点词(1)庆州界生子方虫()(2)方为秋田之害()()(3)如土中狗蝎()(4)其喙有钳()(1)千万蔽地()(6)则以钳搏之()(7)悉为两段()(8)旬日子方皆尽()()(9)岁以大穰()()(10)其虫旧曾有之()2、一词多义之:(1)方为秋田之害()(2)则以钳搏之()(3)其虫旧曾有之()(4)土人谓之“傍不肯”()其:(1)其喙有钳()(2)其虫旧曾有之()3、翻译下列句子(1)方为秋田之害(2)千万蔽地(3)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4、文中对“傍不肯”的描述很少,其中交代“其喙有钳”有什么作用?5、文中是一个成功的生物防治的例子,你还可以举出哪些生物防治的例子?26、未布瓦,上轻;(2分)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2分)(多与少均不给分)7、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2分)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其它分析只要恰当也可)(2分)(共4分。写出两点原因各1分;写出启示给2分)8、匠师能虚心好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面子,不敢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共4分。答出1点给2分。)9、答: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这样便于体现喻皓技艺的高超,交代清楚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一笔带过,略写。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