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九年级语文教学案《陈毅市长》教案主备人:卫志华单位:大港中学审核人:张琳玲一、课前预习。1、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4).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2.列出情节提纲。陈毅市长沙叶新陈毅(矛盾冲突)齐仰之豪爽清高幽默固执睿智朴质愿畅谈(矛盾解决)3.思考如下问题:(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2)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空闲,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1见不见镇江新区九年级语文教学案(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怎样的性格特征?二、课前导入:(多媒体:出示陈毅市长的铜像照片)这是一座伟人的铜像,它矗立在滔滔的黄浦江边。这就是为新上海的稳定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三、背景介绍:(出示解放前夕旧上海图片)1949年5月,上海解放,但形势十分严峻。外有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内有反动派的肆意破坏,上海面临着重重危机。就在这种背景下,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他团结各界群众,解决了当时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稳定了局势,恢复了生产,百废而渐兴。话剧《陈毅市长》展示的就是这一时期陈毅的高风亮节。四、分析矛盾冲突和个性化语言:(一)、学习课文的高潮部分:1、下面,让我们把课本打开,思考在这场戏中,陈毅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议:陈毅说服齐仰之出山,请齐仰之主持筹建医药厂。)2、这个问题解决了吗?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陈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一矛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毅和齐仰之各自什么样的个性?4、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欣赏话剧《陈毅市长》的片段。(高潮部分)5、讨论回答第三个问题。(陈毅用“宣传共产党人化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陈毅是一个诚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齐仰之是一个固执、急躁、清高、朴直的人。)边讨论边出示“矛盾发展和个性展示的坐标图”。6、模仿朗读P165两节对话。(二)、学习矛盾的产生、发展部分:1、为了解决请齐仰之出山这个主要矛盾,陈毅必须先解决哪两个小矛盾?(议:陈毅专程夜访,齐仰之闭门谢客;陈毅欲与齐商量大事,齐仰之限时三分钟。)2、陈毅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第一个矛盾?从中可以看出陈、齐什么个性?(议:坚持法。表现了陈毅的自信、幽默、执着,齐仰之的固执、清高、急躁。)3、陈毅又用什么方法打破三分钟之限?请一组同学进行话剧表演,其他同学2镇江新区九年级语文教学案对此进行评议。(评议标准:表演是否体现了人物个性。)再议论学习的同时,逐步完善“坐标图”。(三)、总结:1、再这三个矛盾中,哪一个更重要?第三个。一方面它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其他两个矛盾,都围绕它而展开,为第三个矛盾的解决铺平道路。从情节上分析,这就是高潮部分,其它两部分是戏剧的开端和发展部分。这三个矛盾的不断产生、不断解决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人物思想转变的关键所在,是人物形象展示最完美的地方。陈毅的高风亮节和齐仰之的报国热情体现得最为充分。2、归纳特点: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个性。五、问题讨论,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问题。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是齐仰之坚持的原则,说明他潜心钻研,惜时如金。由于他门上的这张字条,使陈毅吃了‘闭口羹”,后来陈毅终于进了屋,但只有“三分钟之限”,但一谈便取得了“尽情尽言之”的胜利,随着剧情发展,最后愿意“秉烛夜谈”“三天三夜”。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都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关。2.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