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案学科物理学校珥陵高中教者周利杰班级高一(3)课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型新课教学地点高一(3)时间2013/6/20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本章处于承上(力学)启下(电磁学)的重要位置。本节由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三部分内容组成。它们是本章的预备性知识。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更侧重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无替代点的本质。结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具体情况,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使学生对电这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问题设计问题一:你们生活中看到哪些电现象呢?自然界有哪些电荷?问题二:使物体带电有哪些方式?每种方式的本质是什么?问题三: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有哪些表述方式?问题四:一个物体带电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问题五:什么是元电荷?物体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所带电量的关系是什么?问题六:比荷的定义是什么?教学构想及目标:首先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电现象,引出电荷。针对以上问题阅读课文,并从而谈谈大家对电的一些认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起点的几种方式以及一些现象,使他们对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然后播放一些关于电的视频,使学生对电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若天气条件不允许,亦可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最终得出不同起电方式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知识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能力目标: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1)使用幻灯片,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1所需设备: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网路资源、黑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问学生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电现象,并观看一些视频2.学生分组实验,感受摩擦起电3.给出正负电荷的定义并板书4.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有哪些可以使物体带电的方式5.实验探究感应起电(教师操作,若实验不成功可播放视频)6.提问:三种起电方式有何特点,共同点在哪里7.总结出电荷守恒定律8.给出电荷量以及元电荷的定义并让学生思考物体带电量与元电荷电量的联系分组探究观察现象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观察并思考老师的提问学生讨论并总结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在视频的观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增强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多关于物体起电的信息对于感应起电学生了解不多,通过实验让他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思考与总结的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