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时期出:郑和下西洋进:外国贡使进:外国传教士明朝初期明朝初期明末清初明末清初人物航线时间次数人数规模作用郑和下西洋结合课文完成以下表格人物郑和航线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人数27000人规模100余艘作用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三、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品。明朝的贸易主要来自海上。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规定如下:一、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二、对海外诸国朝贡有严格限制。明朝万历年:开始有耶酥会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教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什么呢?耶酥会: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宗教组织利玛窦是意大利的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向万历皇帝进贡《坤舆万国全图》及自鸣钟等,得到召见,并获准在北京居住传教。利玛窦在传教中,尽量把儒家学说和天主教的教义结合起来,以争取当地官员和士大夫的支持。在与明朝士大夫接触过程中,他介绍了当时西方的一些天文、地理、数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钦天监,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汤若望是明清之际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耶酥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清初,他负责管理钦天监,制定《大清时宪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