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努力创设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会独立识字。(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教材分析:《火车的故事》是一篇介绍火车演变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3、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识字写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常用偏旁部首的书写及书写规则,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对字义理解不到位,独立识字能力还需加强和提高。阅读方面,多数学生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课文涉及的有关火车的知识很多,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火车的资料和图片,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火车世界的奇妙,激发起探索科学的欲望。4、学习目标: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2、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知火车的发展历程,感受祖国的伟大。教学难点: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感悟文中的自豪之情。评价任务:说出火车的种类和特点。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不同时期的火车图片)。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复习巩固:(一)卡片抽读生字,及时纠正。(二)认读“我会读”中的词语。活动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一)过渡: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火车的故事》会读明白些什么呢?(二)学生各自放声读课文,思考。(三)学生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注:学生可能会读明白1、小明和爸爸在郊游是看到了火车。火车开得恨快……2、火车是很长很长的,是一节接一节车厢连成的。是有机车带动的……3、我们课文中讲到的有关火车的知识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许多书,才明白的。我还知道小明很爱学习。4、我国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铁路……5、小明梦见自己成了火车司机……(四)质疑问难,探究感悟:1、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是小朋友读明白的,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2、针对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引导理解,感悟。注:预设(1)‘鼓励’什么意思?对策: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②联系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加深理解‘鼓励’。(2)‘机车’是什么?对策:①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②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③观看录象,学生交换图片观察,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3、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对策: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②讨论说。③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4、什么叫‘夕发朝至’?对策:①说说自己不同的见解。②读读、区分‘夕发朝至’‘朝发夕至’。③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④自我推荐朗读,说说自己朗读处理的理由。⑤齐声朗读。5、“世界屋脊”是什么?对策:①出示平顶和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②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③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6、‘创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