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心里健康的有效策略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犹为重要。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这老师的工资,以及教师职称评比,社会的不理解等因素,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在这些压力和挑战面前,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直接导致教师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呢?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这种慢的艺术中,要想学生有所成长,教师首先得成长自己,特别是人格修为的成长,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和最长效的办法就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意为人师表,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掌握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些技巧,如:经常记录教学经验、心得,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上的自信心等等,才能将学生锻造成为大写的“人”。二、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懂得变换角度来看待学生,用不同标准去衡量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待人,忍让当先。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最后,要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热爱生活,享受教学。三、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目标教师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生活圈子狭窄,容易产生压抑、自卑自负、守旧等不良心理,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四、要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同事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家人,与家人同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样有利于教师的工作。五、要经常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总之,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做好它,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有真正的心理安全,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