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理念上好数学课——谈生活经验数学化钟祥市丰乐镇小学刘雷鸣【文章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教学要抓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教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了“如何应用新的教育理念上好小学数学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一、创设生活问题情景使学习内容生活化1、从学校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2、从社会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二、运用学生生活经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1、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引出数学问题2、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中引出数学问题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1、设计应用性问题培养数学意识2、结合生活实际丰富数学知识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数学课堂练习1、提供解答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巧设条件不全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数据解决问题应用新理念上好数学课——谈生活经验数学化湖北省钟祥市丰乐镇小学曾宪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现就此略述自己管见。一、创设生活问题情景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深。因此,小学数学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纯粹的数学是枯燥的,然而,数学方法和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如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能和生活密切联系,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尽量使学习内容生活化。1、从学校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学校、班级中发生的事物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充满好奇,积极参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产生数学问题的条件。例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首先同学们在教室门前分组站队,规则是:①要求全班48名同学平均分成三队;②然后每个队再平均分成二个小组。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数学问题:根据刚才老师的要求,谁能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怎样解答?这样教学,把数学知识寓于学生参与的分组活动中,这样就用活了教材,激发了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就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亲身感受连除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从社会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正确灵活的处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了“打折”问题时,可让学生亲自去商店,了解一些打折商品的有关情况,如:原价、现价、打几折,为什么打折等问题。课堂上根据自己调查的情况编出应用题。这种身临其境的生活数学,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则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二、运用学生生活经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