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情境和氛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积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从而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现象]教学内容:浙教版第十一册教材P47--48页例1“利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学、调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储蓄利国利民,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储蓄。学生准备:自学课本“利息”,走向社会进行调查,收集关于利息方面的信息资料,抄写利率表1份,并带好计算器上课。教师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利率表、定期存款等。课堂实录:一、揭示课题,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利息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调查收集有关利息的资料,在调查过程中,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生1:我到银行向工作人员了解了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生2:我到银行去抄写了一份利率表,还了解了存款、取款时要做哪些事。生3:我了解到存款利息要纳税是从1999年11月20日开始的。生4:储蓄所营业员告诉我国债券的利息不纳税。生5:我向妈妈了解到计算过期的定期利息,过期的部分按活期算;提前支取时,还能按定期计算,也要按活期计算。师:我看见每位同学在小本子上记了不少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还有其他同学和老师不了解的,课后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自信)(指导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再回到小课堂里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师:刚才大家都听了部分同学讲的社会调查的收获。现在再来看看同学们自学课本的情况怎么样。向大家汇报一下,阅读课本以后,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生1:我会计算利息。生2:我知道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还会计算利息。生3:我会计算税后利息。……(了解学生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找准切入点,展开教学)2、师:谁能告诉大家,储蓄有什么好处?你体会过储蓄的好处吗?生1:储蓄可以让我们节约用钱,把钱存入银行又很安全。生2:储蓄还可以得到额外的一笔收入。生3:老师:书上讲存款既利国又利民,我认为“利国”不对,因为存进去多少钱取出来时却变多了,存钱的人应该会给银行保管费,可事实上恰恰相反,国家不是在倒贴吗?(节外生枝,有学生不唯课本,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师:生3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他看书认真仔细,又不满足课本,敢于提出问题。谁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把解释权给学生,学生优先)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有几个也说在看书时候想过这个问题,但弄不清楚。师(适时补充):你今天存进去的钱,一般不会明天就拿出来,这中间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死钱”可以变成“活钱”,国家可以把这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通过各种方式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适时抓住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渗透经济意识)3、师: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税后利息?你能举例说明吗?先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可以边说边翻书,互相补充。生1、比如:我存了100元钱,这100元是本金,取出来时多了2元,这2元就是利息,税后利息就是纳税以后的利息。师:那么什么叫利率呢?你能告诉大家吗?(实物投影一张利率表)生1: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师:根据这句话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求利率?生2:板演:利息――――=利率本金师:从这张利率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知识?生1:我从利率表中可以看出利率分年利率、月利率,存款按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