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经历分析“环行相遇”和“植树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我们用方程模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审题即分析题意2、设元即设入一个未知数3、列方程即含未知数的等式4、解方程即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即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6、答回答要求的问题1、跑快的路程+跑慢的路程=1圈2、跑快的路程—跑慢的路程=1圈1、李爷爷和张爷爷在长1000米的绕环行跑道散步,李的速度是200米/分钟,张的速度是300米/分钟。(1)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几分钟二人相遇?(2)若二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经过几分钟二人相遇?2、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种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种1棵,并且每2棵的间隔距离相等。方案1:若每隔5米种一棵,则树苗缺21棵。方案2:若每隔5.5米种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根据以上方案,请算出原有树苗的多少棵和这段路有多长?植树问题中要善于发现:1、树苗的间距、路长、棵数三者的等量关系。2、路长是不能改的变。3、发现棵数与间距代数关系。“环行跑道相遇“问题中要善于分析等量关系:1、同向:跑快的路程+跑慢的路程=1圈2、背向:跑快的路程—跑慢的路程=1圈课堂小结行程问题一、本课重点1.基本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2.基本类型:相遇问题;相距问题3.基本分析方法:画示意图分析题意,分清速度及时间,找等量关系(路程分成几部分).4.航行问题的数量关系:(1)顺流(风)航行的路程=逆流(风)航行的路程(2)顺水(风)速度=_________________逆水(风)速度=_________________路程=速度X时间静水(无风)速+水(风)速静水(无风)速—水(风)速一、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1、同时出发(两段)二、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总乙甲sss总乙甲先ssss2、不同时出发(三段)二、课外训练1、甲的速度是每小时行4千米,则他x小时行()千米.2、乙3小时走了x千米,则他的速度().3、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则甲、乙一小时共行()千米,y小时共行()千米.4、某一段路程x千米,如果火车以49千米/时的速度行驶,那么火车行完全程需要()小时.4XX/399yX/495、若明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驶上学,哥哥半小时后发现明明忘了作业,,就骑车以每小时8千米追赶,问哥哥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送到作业?解:设哥哥要X小时才可以送到作业8X=4X+4×0.5解得X=0.5答:哥哥要0.5小时才可以把作业送到家学校追及地4×0.54X8X敌军在早晨5时从距离我军7千米的驻地开始逃跑,我军发现后立即追击,速度是敌军的1.5倍,结果在7时30分追上,我军追击速度是多少?学生小结:•我组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