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1.1xxx。1.1.2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编制。1.1.3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编制。1.2、工程概况:xx工程位于xxx,主地沟总长:299.7m,支地沟总长:2315m。挖土方66028.69m3,回填土方26446.29m3.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2、主要机具2.3、作业条件三、管沟开挖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先支后主→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3.2、操作工艺×10m或20×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好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3.3、季节性施工:四、土方开挖质量标准4.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4.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4.3、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土的类别边坡值(高: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2.5~1:1.50一般性粘土硬1:0.75~1:1.00硬、塑1:1.00~1:1.25软1:0.50~1:1.00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1:0.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4.4、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桩基管沟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检验方法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50+300-100+500-150+100-经纬仪、用钢直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五、成品保护5.1挖运土方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并定期复测检查定位桩和水准基点是否完好。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临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5.3施工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5.4挖土时应对边坡支护结构做好保护,以防碰撞损坏。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情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先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2、控制开挖尺寸,防止边坡过陡: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6.3、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相应的施工方案:对于地质资料反映在粉细砂、粉土、中粗砂等土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制定有效的降排水方案。6.4、防止地下设施受损:使用机械挖掘,在开工前应核查公用地下设施(管线、电缆等)的位置。不容许挖掘机在还要保留的地下设施附近作业。剩余地段,由工人挖掘来完成。6.5、挖掘机在挖比较深的管沟时,机身离边口应不少于3m,并用坚木垫实机身,方可进行作业。堆土离边口不得少于1m,但也不能抛到工区的通道上或其他作业区域。也可用薄板或低矮的建筑物把挖掘的土石围起,以防进入邻区。6.6、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6.7、在雨期开挖管沟,应距坑边1m远处挖截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入淹泡管沟或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失稳塌方。6.8、雨期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0.3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七、土方回填7.1、技术准备7.2、材料要求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