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技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技术科目体育教学对象年级专业学生人数教材体育与健康(南方版)2012级动漫设计39人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09.24课时3执教老师李金娟一、设计思想篮球是一项普及率比较广的体育项目,大部分同学从中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篮球这项运动,对篮球运动不陌生,热爱篮球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目前新生每个班里只有15%的同学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由于大部分同学在篮球运球、控球等方面的能力掌握不足,再加上中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尤其是在组织纪律方面较弱的特点,往往使得篮球教学在接下来的技战术的学习方面流于形式无法开展。因此大部分同学无法体会到篮球配合及竞技所带来的乐趣,长此以往会丧失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开展。篮球运动起源于儿童的投掷游戏,篮球基本运球技术的掌握在于学生的自主练习而非课堂教学所能掌握的,因此本教学内容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指导下采用培养兴趣、提高乐趣、锻炼能力为基础,自行组织学习为关键,以学生的自主练习、相互指导为核心,老师正面鼓励为主的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以“尝试、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比较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技术技能得到进步、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体能得到增强、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团结协作等方面得到完善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中的多种教育功能。二、教材分析1、本次教学所用的参考教材为《体育与健康》(南方版),教学内容为基础模块第三章、第二节篮球运动中的篮球运球技术。2、篮球运球技术在篮球项目的教学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在接下来学习篮球的其它技战术及组织比赛活动的基础。3、在本教材中涉及到篮球运球技术的知识点有原地运球与移动运球两点,为全面掌握运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在教学中将教材中的两点内容继续细化为:原地低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2012级动漫121班的39名同学,其中男同学32名,女同学7名。2、中专学生与中小学生有一定的区别,他们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渴望被关注。外在表现接近于成人,但是他们在情感、认知、表达方面还不成熟。可以通过体育课独特的课堂形式来加以引导。3、课堂部分同学对体育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部分同学很难提起兴趣来,两级分化严重。4、学生在平常的体育锻炼当中不再喜欢重复的模仿动作,更渴望自主的学习与练习。5、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配合合作方面均有待提高。四、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及要求1、教学目标:让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初步理解、掌握运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运用,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培养创新意识。2、教学目的:(1)、了解球性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基本掌握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2)、学生在运球学习及竞赛中的技术形成能力,反应能力、灵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学生的运球速度、协调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3)、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展现自信、自强,充满青春活力的神情训练。通过分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团队精神。(4)、通过篮球运球技术的分组竞赛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的认知,引导与培养正确的感情观。3、教学要求:(1)、为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在小组队长的选择上必须在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中选择。(2)、要有两到三个裁判来协助维持比赛秩序(见习生)。(3)、为增加运动负荷,课堂中涉及到的比赛采用循环淘汰的办法,不计时。五、授课类型1、本堂课为新授课2、本知识点的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系统的学习运球技术的要点、难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比较直观的动作表象,再通过练习及组织的多种运球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比赛,提高了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增强乐趣,掌握技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