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汉代儒学基础巩固1.在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之初,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A.打击儒家仁政学说B.结束百家争鸣局面C.打击六国旧贵族D.加强思想控制答案D2.《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与阅读的能力。“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糅合道家思想;“以教化为大务”糅合儒家思想;“正法度之宜”糅合法家思想。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源于”,需要选取最根源的东西,应该确定必须是孔子的著作,据此可排除B、C两项,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答案D解析由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正迎合了汉武帝的需求。5.汉武帝大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实际上两件大事的根本着眼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你认为这“惊人的一致”应该是()A.压制知识分子B.完善法律机制C.满足个人喜好D.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题干中两件大事虽然情节和做法上各有不同,但我们要抓住本题的核心语句“根本着眼点”,即根本目的和意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秦始皇的举措本质上也是为了巩固自身专制统治。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答案D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能力提升7.《汉书》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由此可见,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相比,汉代教育的特点应是()①设立太学②在各郡县设立学校③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④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信息“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和“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不难看出“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设立”、“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8.太学的创立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关键因素是()A.太学是中央政府的官办学校B.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逐渐形成C.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答案C解析太学教授的主要是儒学经典,从而使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这样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前551—前479)图2(前179—前104)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判断材料一中图1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有哪些?(2)材料一中图2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3)赏识图2中人物时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答案(1)人物:孔子。贡献: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