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统计学原理(A)》综合练习一、判断题1、平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4、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5、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6、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8、在特定的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9、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换。()10、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11、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能组成一个样本。()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13、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在单位进行调查。()1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之积。()15、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16、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17、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的平均误差程度()18、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19、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20、在单位成本指数0111pqpq中,11pq—01pq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位折半法3、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指标性质不同C、采用的基期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4、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2/8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5、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是()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6、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A、10B、7.1%C、7%D、11%7、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8、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30+60x,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A、60元B、120元C、30元D、90元9、当成数等于()时,成数的方差最大A、1B、0C、0.5D、-110、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11、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12、某地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3年的108.8%,此指标为()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13、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8万人,安置率为90.8%,安置率是()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14、假设计划任务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15、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16、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扩大抽样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抽样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抽样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