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什么是美学: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因此他建议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这么新的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即美学。1750年,他则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要算王国维。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等文章中,力图用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作为研究《红楼梦》的指导,以及阐明“古雅”作为美学范畴的位置等。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从客观事实上,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原理。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客观事实上,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在《画论》一书中,劝艺术家要善于窥视自然,他认为美并不是什么深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一现实生活中。荷迦兹着有《美的分析》,他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孔子‘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孟子:全面继承孔子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仁”变“修身“为”养气“突出”人性“的作用在美的观点上提出”充实之谓美“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谵谵起白鸟悠悠下第三节结合现实研究美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理论中研究自然美的特点郭熙《林泉高致》第一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在自然创造中如何产生美但是在生产中的产品斌不是一切都是美的。美的产生: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这中间人类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作用第二章社会美美的存在形式都是根源于实践,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首先表现在作为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其次表现在劳动产品上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重在内容:“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内在美“都是强调美的内容第三章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在美育上的意义1)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2)自然美可以培养人们优美的情操,寄托自己的理想3)使人在怡静中消除疲劳,得到休息第四章形式美形式美和事物的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物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而形式美是指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主要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高级形式)●什么事形式美法则?再美的创造中有什么意义?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法则?答: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意义:1、研究和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应用方法:运用形式美法则应注意:1、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为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2、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创造中既要遵循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