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二、预习要求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标注拼音。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三、预习检测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2.《大学之道》出自《》。《》与《》《》《》合称为“四书”。四、研习文本。(一)自主学习积累词语:1.道:。2•明明德:。3.亲民:。4.止:。5.知止:。6.静:。7•安:。&虑。9.得:。10.齐其家:。11.修其身:。12.致其知:。13•格物:。14.庶人:。15.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翻译下列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五、探究思考(一)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三)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四)“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五)“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六)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六、课后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对理论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一一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一一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一一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