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温和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正确进行艾条治疗,以达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二、物品准备治疗车(洗手液)、治疗盘、治疗卡、艾条、打火机(灭火筒)、剪刀、弯盘、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中医艾条温和灸技术,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治疗本核对治疗单,确定需灸疗的部位(穴位)、方法及时间。,→检查艾条的质量、核对医嘱,检查物品的有效期→推车入病房(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取治疗单查对床头卡→走到患者床前(您是*床**吗?现在我要遵医嘱为您进行中医艾条灸了,它的作用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治疗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您需要去厕所吗?请您配合一下)→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口述:现在为您进行施灸,请您不要紧张。)→记录时间(报告时间)→将艾条燃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高进行熏灸(口述:您感觉怎么样?,如感觉灼痛或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如病人诉有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每一处灸5-7分钟为宜,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施灸过程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将艾条燃烧部位用剪刀剪下置于弯盘内废弃,熄灭艾火(口述:*床**,灸疗已完成,您现在感觉好些了么?)→为患者清洁局部皮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酌情开窗痛风→拿治疗单再次查对床头卡并行签字(扫码)→向患者行操作后交待(口述:*床**,您还有什么需要么?)→报告操作完毕→整理用物,洗手。四、应知应会1、艾灸的定义、作用、常用材料?答:灸,烧灼的意思,灸法又称“艾灸”,是指采用某些燃烧材料(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柱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用的材料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2、艾灸的注意事项?答:①灸治体位与针治体位相同,应舒适自然而能持久,以体位平直便于施灸为宜。②施灸时,一般应先上部、后下部,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头身、后四肢,依次施灸。如遇特殊情况,亦不必拘泥。③使用艾柱大小、壮数多少或艾条熏灸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和施灸部位而决定。艾柱一般为3-5壮或5-7壮,艾条一般为10-15分钟。④艾柱灸后,局部遗有轻度烫伤,无须处理。直接灸在灸疮化脓期间,防止感染。每天换药时,去除脓液,以消毒敷料保护灸疮或贴清水膏药,约三、四周即可自然愈合。⑤施灸时,要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未用完的艾条,应插入灭火筒灭火,以防复燃。3、常用的灸法?答:(1)艾柱灸: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使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柱。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每燃烧一个艾柱,称为一壮。⑴直接灸:即将艾柱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①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柱。先将施灸部位涂上少量凡士林,上置艾柱点燃,燃剩2/5时,病人感到烫,用镊子将艾柱挟去,换柱再灸。一般灸3~7炷,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润为度。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此法适应范围较广,多用于虚证。②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柱。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大蒜汁,然后放置艾柱点燃,待艾柱燃尽,除去灰烬,复加艾柱再灸。一般灸5~10壮,灸时疼痛较烈,可用手在灸部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灼痛,灸后局部皮肤灼伤,起泡化脓。3~4周后灸疮自愈,留下瘢痕。故灸前必须征得患者同意。此法多用于急性或顽固性疾病。⑵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2)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艾条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①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