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温室大棚怎样建造一、目前温室生产仍然是一个发展的势头,然而到底建一个什么样的温室才能保证蔬菜不致受到寒害,经过多年的研究,寿光德鑫农业专家认为在建造温室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墙体和后坡厚度增强温室保温性能温室的蓄热面包括三面墙体、后坡和耕作面。当蔬菜植株遮挡耕作面、墙体。后坡就成为主要的受热面。要求增加墙体和后坡的厚度主要是为了增加其蓄热量,当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温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热保温就成为温室冬季生产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要想抵御冬季的灾害性天气,温室土墙体底宽应达4米,上宽应达1.5米,呈一梯形。若砌砖墙,厚度应不少于1.5米,即内50厘米为吸热层,中空100厘米,内填打成捆的麦秸,作为隔热层,外25厘米作为防寒层。冬季后墙外还应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2、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于土温提高若建土墙温室,可以把墙体南边的部分土推到墙体上,并用推土机压实墙体,然后把内墙壁削直铲平。因墙体用土较多,所以室内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厘米。半地下式畦面虽然南边有少许遮光,但室内畦面低于室外,室内的土温不至于降低过快,能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这就是冬季温室低畦栽培能够增产、增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3、增加后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温室的后坡面朝北,同墙体一样也是主要的散热面,因此建造后坡时,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后坡成为一个理想的受光蓄热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难以受光蓄热,还会遮挡后墙体,影响墙体的受光蓄热。后屋面的厚度应在50~60厘米,目前多数温室的后坡是北部厚、南部薄。有的屋顶南沿只有10~15厘米厚,这一问题要引起重视。4、增加跨度和长度提高可利用面积温室是一种高投入设施,在原基础上再稍许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扩大室内面积。根据计算表明:温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积就会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温室的长度也是减少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的一种办法。更主要的是室内空间增大后,温度变化平稳,尤其是夜间降温速度慢。因此,在地块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目前多数为50米长的温室加长到100米,甚至更长些。5、保护好前屋面温室的前屋面(薄膜覆盖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扫,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间是最大的散热面。因它的表面积等同于室内土地面积,这么大的散热面如若保护不好,墙体、后坡的蓄热性再好,也会功亏一篑。目前,人们多采用草苫覆盖的方法来保护前屋面,草苫的厚度要求在5厘米以上。盖时要前苫压后苫,在连接处相压的部分不少于20厘米,而且苫外要覆一层防雨保温膜,以免雪水、露水打湿草苫,降低其保温性。据测定,草苫外盖防雨膜的温室比不盖防雨膜的温室室温可提高1.5℃左右。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接近两亿农民成为了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农业人口的劳动力不断升值的同时,原来城市周边的菜田又变成了高楼大厦,农村人口也改变了吃菜靠田间地头自给自足的方式。社会逐渐进入到专业分工的时代。进入九十年代,冬暖式日光温室在山东寿光的蓬勃兴起,我国的蔬菜产业迎来了他的一次新的革命。光能利用率高,越冬能力强,作物病虫害减轻。通过嫁接,作物根系发达,产量成倍提高,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同时又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但是,一家一户零、小、散、乱的生产模式,很难保证蔬菜的品质,近几年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的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一家一户的生产,对市场规律缺乏预见性,难以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又很难规避市场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倡导公司化的蔬菜基地,农业合作社,却是恰逢其时。反季节蔬菜生产,对设施的要求比较严格,一个高标准的日光温室,是冬季蔬菜安全越冬,高产高效的基础。墙体建设:半地下冬暖式日光温室的墙体,是由挖掘机挖土垒砌,推土机摊平碾压做成的。规划一块南北宽21米以上的地块,东西70至150米之间长度,首先从北面往南规划出墙体的底座,这个宽度是8米,再往前8米是取土的地方,挖掘机停在墙体底座南面4米处从前面的4米取土,放在后面的8米上,厚度为一米一层,履带...